“走后门”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走后门”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在我们平时的俗语中,一般会将那些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行为叫做“走后门”,而且只要一提到“走后门”这个词时,大家几乎都会心照不宣地心领神会。

那么,“走后门”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走后门”一词的来历,一般认为有两种说法:

一、“走后门”源于旧官场

走后门源于旧官场

在封建时代,中国历朝历代的官府衙门都是坐北朝南。如果职位高到可携带家眷上任,官员的妻儿老小通常都安置在衙门后宅。

平时,一些公务往来中,无论是客人、领导、告状的、打官司的,一律要走前门,只有那些私交甚好的朋友或是自家晚辈才走后门入内。

然而,由于贪佞之风大行之后,不少人为了能够结交官员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但又无法做到光明正大地从前门走进,只能通过走衙门的后门,以“朋友”的身份进入,以避人耳目。于是“走后门”一词便由此而来。

二、“走后门”与包公有关

走后门与包公有关

相传包公上任开封府尹后,很久没有百姓来告状。难道是因为天下太平了?于是他开始明察暗访,后来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官府大门守卫森严,守门官吏还经常向那些告状的百姓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也就是所谓的“衙门大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包公处罚了守门官吏,为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决定打开官府后门,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由此衍生了“方便之门”和“走后门”两个说法。

但由于为普通百姓开此后门的事情并不常见,更多的是那些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大开的“方便之门”,因此“走后门”的贬义色彩便在民间根深蒂固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