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时如何将语气拿捏到位、准确表达情感

演讲时如何将语气拿捏到位、准确表达情感

语气是实现语言主体对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它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因此,在演讲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语气拿捏到位,如此才能准确表露自己内心的情感

演讲时如何将语气拿捏到位

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无声语言所展现出来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

语气就属于一种无声语言。曾有国外的心理学家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7%言语+38%语气+55%表情。

对这个公式所表达的言语、语气、表情在信息传递中信息承载量的比例尚可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但它确实强调了语气能表达一个人内心的情感的作用。

可见,语气在表意方面往往会产生意蕴言外的特殊功效。在日常工作中,不少人往往能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通常与其采用的语气息息相关。

同样,在我们的脱稿讲话中,也可以运用其表露情感,达到讲话目的。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故事:

文学大师郭沫若曾创作一部历史剧,名叫《屈原》,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先生曾在台下看《屈原》的演出。

台上,婵娟痛斥宋玉:“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郭老听后,感到“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话,骂得还不够分量,就走到后台去找扮演“婵娟”的演员商量:“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分量会重些?”

这时,正在一旁化妆垂钓者的演员张逸生,灵机一动,插了话:“不如把‘你是’改为‘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就够味了。”郭老拍手叫绝,连称:“好!好!”

只不过是一字之改,就使原来的陈述句变成了态度坚决的判断句,同时,使语言形成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气也更加有力,婵娟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语言也更容易激发观众的憎恨情绪,达到触动观众内心的目的。

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对象,能够恰当地使用相应的语气,这样就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心理,继而有效地影响他人心理。

语气包含思想情感、声音形式两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语气理解为具体思想情感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其具体包含了三个要点:

一是语气以内心情感的色彩和分量为灵魂、为神。

二是语气以具体的声音形式为躯体、为形。

三是语气存在于一个个具有语境的语句当中。

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那么语气就是表达所必须依据的支持物。每个人在讲话的时候,都离不开语气。语气对于演讲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恰到好处的语气能帮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常情况下,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我们的语气能够直接反映情绪和精神状态。只有语气拿捏到位,才能彰显出语言应有的表现力。

比如,使用喜悦的语气,那表明其本人心中的喜悦之情;使用愤怒的语气,则会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愤怒之意;使用生硬的语气,那表明其本人内心有某种不悦之感;使用埋怨的语气,那表明当事人心中有着满腹牢骚。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语气在无意之中就泄露了心中的秘密。换个角度,我们在讲话的时候,如果能够将语气拿捏到位,岂不是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