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节扫墓的来历(2)
有人说,把绵山烧了,介之推就会出来了。于是,晋文公就命人烧山。可是介之推宁死也不出山。介之推和他的母亲抱住大树被活活烧死了。
为了纪念和敬仰介之推的崇高美德,人们将每年“清明节”的前一日,在介之推死的这一天,讲究“禁火寒食”,即家家户户不生火做饭,“寒食三日”(《邺中记・附录》,并将介之推死的这天,定名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第二天,就是我国独创的著名“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人们对清明节的认识和确定亦比较早,如古籍《月令气候图说》里记载:“西汉以前,谷雨为[农历]三月节[即在清明前],清明为三月中[即在谷雨后]先清明而后谷雨,亦自后汉始。”
自古以来,不仅帝王、诸侯和大夫、士讲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进行祭祖,而且我国民间生活中,历来亦比较讲究春天上坟扫墓祭祖。而“寒食节”的第二天,恰好是“清明节”,人们结合“二十四节气”,逐渐把以示纪念介之推的“寒食节”这天上坟扫墓祭祖结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即表示了哀悼介之推,又祭祖扫了墓。所以,清明节扫墓活动,一直被流传了下来,演变成为民间较为普遍的生活风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