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上厕所还有哪些比较委婉的说法

在中国文化中,上厕所还有哪些比较委婉的说法

当人们需要上厕所时,为了不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必要的联想,往往用委婉的说法来为自己找到托辞。

现代人一般使用“去化妆间”、“上洗手间”、“去盥洗间”代替直白的说法。而在古代,除了“解手”之外,“上厕所”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委婉说法。

上厕所还有哪些比较委婉的说法

1、 如厕

“如”是“到、往、去”的意思,“如厕”就是到厕所里去。

鸿门宴上,张良看到危机四伏,赶紧出门把樊哙叫来,刘邦看到情况不妙,就假装要上厕所,然后带着樊哙溜之大吉。

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如厕”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范例。

2、更衣

“更衣”本来是指更换衣服。旧时贵族士人或有身份的人通常都穿长衫。

作为一种地位的标志,长衫当然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风光,但也有诸多不便,比如上厕所就很麻烦,在进厕所前都要先解去长衣,后来就婉称解大小便为“更衣”。

关于更衣有一句非常有影响的名言,就是王充在《论衡•四讳》中说的:“夫更衣之室,可谓臭矣;鲍鱼之肉,可谓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为忌;肴食腐鱼之肉,不以为讳。”

3、出恭

“出恭”应该是关于如厕的所有称呼中最文气、最典雅的一个。它的来历当然也很高雅。在科举考试的年代里,考场纪律非常森严,考生不能随便出入。

但是,考生也是要解大小便,要去厕所的。所以,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开始设立“出恭入敬”牌。考生如要大使,须先领取此牌,拿着它作为通行证才可以去厕所。

因此,后来人们就把解大便婉称为“出恭”。因为“出恭”到后来包含了解大小便的含义,为便于区分,人们就在“恭”的前面加上限制词,大恭为大便,小恭为小便。

4、方便

“方便”本来是说给别人以便利。明代的公厕已有类似今天的设施。据《日下新讴》介绍,当时有开设茅房者,“其铺内一室则环列小坑,以板界隔,人各一坑。与钱一文,给纸两片,诚方便经营也。”

这里的本意是说开设茅房是一种与人方便的商业活动,后来,人们就用“方便”来代指大小便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