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何要自称为“朕”

皇帝为何要自称为“朕”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中说:“朕,身也。”先秦时期,“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如同我们今天常说的“我”一样,人人都可以自称“朕”。

在先秦时,君主(王)一般自称为“本王”、“孤”、“寡人”,随着秦朝建立,赢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只能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于是,普通人不可以再用“朕”来指代自己了。

皇帝为何要自称为朕

例如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割据局面出现,曹操虽然也是魏国君主(魏王),但汉献帝仍然在位,权力无边的魏王曹操也只自称“孤”或“本王”,没有自称“朕”,因为他没有称帝;而毫无实权的汉献帝却可自称“朕”,因为他是皇帝。

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朕”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不过尽管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时代的“朕”和后世第一人称代词“余”、“吾”、“我”并不等同。

顾颉刚和刘起纡先生在《校释译论》指出:“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比如《书•舜典》中的记载:“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掌管山泽的官员。”

《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而后世的第一人称主要是指“我”的意思,而不是“我的”,不包含所有格。

秦始皇之后,在绝大多数时候,“朕”字为皇帝的专用词,但也有少数的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为“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