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阴谋家徐有贞的发迹与衰败史
明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堡之变是一场惊变和浩劫,徐有贞就是在这时走到了大明王朝的前台,开始了他可鄙、可叹、可悲的政治生涯。
徐有贞原名徐埕,他的发迹,是从观星术开始的。正统十四年(1449)秋天,“荧惑入南斗”,据他的说法,这是兵祸的征兆,于是他急匆匆地打发老婆孩子逃回南方老家。
恰在此时,蒙古瓦剌部进犯,明英宗御驾亲征,大军临行时,他又指着天象,预言此次出兵必定失败,而且皇上也回不来了。果不其然,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虏。徐埕顿时名声大噪,在朝廷中得到了相当的发言权。
徐埕发现,有两个人,将有可能决定他的命运。这两个人,一个是曾经让他胆战心惊的于谦,另一个是内阁大臣陈循。
徐埕首先去忽悠陈循。他先是毕恭毕敬地献上礼物——玉带。玉带是身为人臣最高地位的象征,然后,又拿出了当年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占星说,陈循马上就会加官晋爵。不久,陈循果然晋升为少保,大喜之下,他开始屡屡推荐徐埕。
然后是于谦。当时朝廷用人,大多是于谦说了算。对于谦,徐埕选择了迂回政策,在于谦门下的士人之间,奔走游说,想得到国子监祭酒的职位。
于谦终于为他说了话。但是皇帝一听徐埕的名字,十分反感便没有答应于谦。目的没有达到,心胸狭窄的徐埕也并不知道于谦为他说了话,反而认定是因为于谦反对而坏了自己的好事。
后来,在陈循的建议下,徐埕将名字改为了有贞。
改名之后,徐有贞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起来。天顺元年(1457),景泰病重,将军石亨和张轨密谋迎明英宗复辟,徐有贞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们。复辟成功,天顺元年(1457)正月,徐有贞被授为兵部尚书,后又被封为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掌文渊阁事,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锦衣卫指挥使。
明英宗复辟后,徐有贞趁机屡进谗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于谦等下狱,还唆使百官上奏,说于谦妄图左右明朝政局,这话刺到了皇帝的要害。
确实,在土木堡之变中,是于谦挽救了大明王朝的命运,是个大大的功臣。但是,徐有贞心里明白,在明英宗的心中,有一块心病,一旦触碰,必将置于谦于死地——“不杀于谦,此事无名”。
“于谦从未对复辟表示过赞同。那么,以于谦在朝廷里的势力和威望,对大臣舆论的控制力,我这个皇帝,能让文武百官信服吗?”于是,明英宗下定决心,将于谦下狱。
徐有贞趁机落井下石,又将一顶谋反的帽子扣在了于谦头上。说于谦谋反,毕竟查无实据。但是,“虽无显迹,意有之”。
于谦死后,扬扬得意的徐有贞原形毕露,对原来景泰朝留下的官员,大肆罢黜。就连当年一起谋划南宫复辟的同事石亨和曹吉祥,他也是百般打压,在皇帝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而石亨和曹吉祥也不示弱。一对二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