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道教的发展光大最要感谢宋徽宗

在中国历史上,道教的发展光大最要感谢宋徽宗

因为道教中的及时行乐、讲究今生今世的观念,在他的身上被努力实践并发扬光大。实践是上了水平,光大是到了极致。因此,光感谢还不行呢!

关于宗教与人的关系,我说不清楚。反正在大宋朝,道教到了宋徽宗那里上了品味,是我想不到的。

宋徽宗

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都不是在人间,都会跑到天上去。在外国,天上跑的叫天使,在中国,天上走的就是神仙。宋徽宗太知道这一点了,他对神仙的向往,简直就成了他生活方式的一部份。

史书记载,一天晚上做梦,就梦见了太上老君对他说,“你因宿命所定,当兴我教。”这句话的说服力,是在后来发生的几件事上。先是道士郭天信说他能当皇帝,真当上了;后来道士刘混康告诉他生孩子的秘方,孩子果然生了一大堆。一个是位子,一个是儿子,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核心问题,都让道士解决了,你说徽宗能不信道、迷道吗?因此,当徽宗需要神仙的时候,他们便都蜂拥而来了。

先来了王老志,自称是服了八仙之一的汉钟离给他的仙丹,自己也成了仙,主要工作是指点祸福。见到徽宗的第一面,交给他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很多年前,赵佶与他的爱妃们往来唱和的艳词。词的内容比较下流,赠送的对象又在深宫,这个半疯半颠的家伙如何知道?真是神了,赵佶当场被镇住。

后来,又来了一个王仔昔,当时天正大旱,赵佶在宫中多次求雨不得,指示这位王仔昔办这件事。这位王仔昔求雨不行,却歪打正着,给赵佶露了另一手。据说有一天,赵佶让小黄门来向王道士求符,他装模作样地写了一道符录,吩咐烧成灰后献给赵佶。那天,赵佶用符灰调成汤,为他的一个爱妃治疗眼疾,竟然就治好了,于是赵佶又高兴的不得了。

皇帝高兴了,道士得了许多实惠。有了实惠的道士,很少能成为真正的道士。这家伙一高兴,跑去与出家的宫女通奸,结果被下狱治死。

这两位道士还是一般性的,另一个不一般的家伙叫林灵素,他把赵佶的“崇道”推上了顶峰。这位林灵素来自民间,能说会道。

当年,赵佶一见林灵素,就说我们仿佛在哪里见过。林灵素想了一会,突然一拍大腿,说,“想起来了,是在天上呀。天有九霄,以神霄为最高,你是神霄的玉青王,也就是上帝的长子。我是仙卿褚慧,当年就在你的宫里排过队,所以您看着我眼熟。”

赵佶一听,不仅知道了自已的来历,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前世,十分高兴。一般来讲,人一高兴,就容易受骗上当。政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17年,赵佶组织了近二千名道士,在上清玉箫宫听林灵素讲解道经。这位林道士边讲经,边讲笑话,气氛弄得非常热闹。

这位赵佶还不过瘾,他还给道录院写了一封信,要求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此外,在国家政体上,也跟着道教的感觉走,设道学、著《道史》。

特别好玩的是,赵佶下令各州最高行政长官要兼任本州道学博士,知宫观的道士和地方官享有平等地位。一时间是全国皆道,弄得鬼影憧憧,乌烟瘴气。

徽宗需要道教,如同道教需要徽宗一样迫切。正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114年,宋徽宗在他出生的福宁殿东侧,建了一座玉清和阳宫,正式供奉了道教祖师的画像。道教为徽宗界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赵佶虽然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在营造仙界的气氛。以当时的生活条件,弄出这些气氛来,不是很容易。史书记载,政和七年,赵佶下令在京城东北部,仿照杭州凤凰山的规模,建一座人造假山,上万民工,历时六载,终于建成。

他还制造了很多油绢囊,用水浸湿后挂在峰峦上,弄成云雾缭绕的景象。赵佶每天早晨,就在这些人造云雾中走来走去,寻找感觉。

然而,自以为得道的宋徽宗,终于未能跑到天上去。虽然他把自己的前世搞清了,把今生也弄得比较愉快,但还不是最愉快。因为只讲前世今生的人,其结局,都有些凄惨。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攻陷汴京。第二年的二月,赵佶与赵桓被废,旋即被送到当时的金国所在地会宁府,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阿城县附近。

当年,在北上的途中,走到刑州(今河北赵县),燕王赵俣被活活饿死了。赵佶哭着说,“你死在这里,还算是中原故土,而我却要当异乡之鬼了。”就如同他在《燕山亭•见杏花作》一词中所写的:“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