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在魏国推行变法的是李悝。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在魏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李悝变法的第一条政策就是“尽地力之教”。

魏国李悝变法

所谓“尽地力之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进一步打破土地国有制,鼓励开荒,且将一部分耕地转给农民,以期调动其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而只向其收取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政府课税;另一层意思则如同其字面,即鼓励区别对待不同土质的土地,在上面种上不同的作物,以此来保证最终收益的最大化。

按着李悝的预想,在推行了此项政策的几年里,魏国不论旱涝,都能有一个大致不错的收成,而魏国各地的府库里的粮食也会越堆越高。

然而,社会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是粮食越多,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就会越好。粮食多了,还须通过商人的往来搬运、调剂余缺,如此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李悝对此早有见识,但他需要在农、商两大部门的交流互补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一个合理的粮食价格。

因为李悝发现,如果粮食太贵,就会伤害商人做生意的积极性;反之,如果粮食在市场上卖得太贱,那么农民肯定也不愿意种粮食,他们会想别的出路,如此一来,作为富国之本的农业肯定要遭受巨大的打击。

所以,为了稳定物价,李悝又颁布了变法的第二条政策:“平籴。”所谓“平籴”也就是稳定物价,当然,最主要的就是米价。

李悝采取了经济手段来稳定米价。他的办法很简单,在丰年以相对低的价格将粮食收上来,储存起来。一旦来年发生灾荒,粮食歉收,那么就可以将这部分储存起来的粮食以低价或免费的方式发放出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