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制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制是指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最初流行于西周时期,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分封制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西周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和成康时期进行的,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拱卫王室。受封者共分为三类:

一是王室子弟

这类诸侯国数量多,所在位置也多为要冲之地,与王室关系密切,是西周诸侯国的主体部分。

二是异姓诸侯

这些诸侯与周人有同盟关系,齐国和宋国就属于这种类型。

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

这类封国一般比较小,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在西周政治中作用不大。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是周朝社会的基本结构。

到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