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因素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因素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国这段群雄并立,相互征战的历史经《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的文学形式的介绍,可以说,在我国已家喻户晓。

该书虽然对一些政治与军事斗争情节加上文学的渲染与润色,使人物形象活龙活现、各场面波澜壮阔,但其内容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所以更能引人人胜,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地理条件在形成三国鼎立局势中当然也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提出的问题是,那时为什么没有形成南北对峙的两国,也没有像后来的五代十国时出现更多的地方割据,或四国、五国、六国,何以单单只是三国?

三国鼎立

关于我国王朝的统一和分裂的原因,冀朝鼎在《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中提到,当王朝发生动乱时,在中央权力不易达到的地区,地方官吏在经济上一旦有了能与中央相抗衡的力量,就会出现分裂。只有当打破这种均势因素后,才会重新统一。这里谈的是统一和分裂的政治与经济条件。

其实,从政治地理来说,该书可以说是把人物的政治、军事斗争与地理环境结合得十分出色,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政治与军事地理方面的教益。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当然也是政治、军事活动的舞台。自古以来政治与军事不仅脱离不了具体的地理环境,而且后者还赋予其特点,甚至关系到其利弊得失。历史上,凡是重要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无不对地理环境有充分了解,并将其与政治、军事形势相结合,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根据地理条件分析政治、军事形势,提出战略思想的高论。在西方,称霸德意志的腓特烈大帝就非常注意地理与军事的关系,在其《给将军们的训词》中提到:“地理知识,对于一个将军来说,犹如步枪之于士兵,数字公式之于几何学家一样重要。”

在南方,长江流域自上而下的四川盆地、两湖平原及长江下游地区恰与益、荆、扬三州的行政划分大体相符。当北方汉室衰微、群雄纷起时,南方地方当局亦随之拥军割据。由于南方在东汉末年,既不是黄巾起义之地,又不是群雄逐鹿之野,所以相对平静,人口与经济地位巾起义之地,又不是群雄逐鹿之野,所以相对平静,人口与经济地位在全国范围内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这种情况增强了与北方相对峙的势力。

益、荆、扬三州,由于环境条件与人物情况不同,其势力亦各不相同。益州刘璋比较保守,缺乏进取,偏居一隅,比较封闭;加上受汉中张鲁侵扰,势衰力弱,对外无甚影响。荆州刘表为人优柔寡断,加上缺乏谋臣良将,有刘备而不善使用,只是坐守荆州无所作为。江东孙权继父兄之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任,力图谋求向外发展。

当曹操统一北方后,想利用其声势一举征服南方以求一统全国。因此,于建安十三年秋起兵经南阳南下荆州。恰好借刘表病死之机,收降其余众,军据南郡。当胜利在望之时,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听任南方处于独立状态。

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而使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得以形成。因此,三国鼎立是政治力量平衡的结果,但其中的地理因素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