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法家思想是如何出现、成熟并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法家思想是如何出现、成熟并发展起来的

法家的萌芽期大概在春秋时代,差不多是孔子的时代。西周末年,所谓“礼崩乐坏”,周天子的权威衰落了,诸侯国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存在变化,思潮也会改变,所以必定有新的思想起来,来回答社会变化中的问题。

历史上法家思想是如何出现的

法家所以能兴起,就是因为它顺应了那个时代潮流。你看《大秦帝国》就很清楚。秦穆公想把自己的国家从弱国变成强国。他招纳天下有识之士,但有些说客来游说,都说得很迂腐,国君觉得不中用。

后来商鞅到了,他们谈得废寝忘餐,因为商鞅说的都是秦穆公脑中想的问题。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你想请的顾问都在谈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都在空谈理论,什么这个西方管理学说,那个西方管理学派,没有说到你心里想解决的问题,你会聘他做你的顾问吗?

法家之所以能崛起,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学派,就是因为顺应了时代。最初的这些学者并没有标榜他们是法家,有一部分还是儒家学者,他们觉得完全靠儒家学说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不断地修正,最后离开儒家学说越来越远。

也有一些是道家学者,也试图来解决现实问题,怎么令国家兴盛起来。这些人也在慢慢修正他们的理论。

所以法家刚起来的时候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像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都可以说是法家的先驱,虽然没有打出法家的旗号,但他们的思想后来都被法家吸取了。

到了战国前期和中期,法家出现了,但主要还不是搞理论建设,而是变法实践活动。其中以魏国最早变法,所以也最先强大起来。

当时魏国的国君任用了一个叫李悝的人,他把各诸侯国的成文法典全部收集起来加以整理,把有利于魏国强盛的拿过来,编成一部书,叫做《法经》,实行法治。

他提倡“尽地利之教”,这是什么意思呢?古代讲教化,但在之前,所谓教化都是礼教,教育老百姓守礼尊礼。李悝提出不但要教老百姓礼,也要教老百姓去耕地,尽量利用地利之便。这就是后来法家思想里耕战的“耕”。

过去统治者是只管收税,地种得好不好是你农民的事,他们是不管的。李悝说,统治者教农民提高产量,发展农业,只有农民把地种好了,赋税才能收得多。国家财政收入多,才能养兵,才有能力去征战。

李悝之后,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吴起。他原来也在魏国,但没有受重用,就跑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当时是蛮荒之地。楚悼王重用他实行变法,“明法审令”。

明法,就是把法律公布,让举国上下都知道。审令,是要求国君不能朝令夕改,发话出去就要言必行,行必果。因此必须慎重地反复考虑后才能推行法令。

从法家开始对国君也有要求了,要他们不能够乱说话,因为这样要付出代价。

当然,最著名的法家人物是商鞅。我们都知道,他在秦国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基础,令一个穷乡僻壤的秦国变成一个强国。

到了战国末年,法家政治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所有诸侯国都开始变法了,国家大臣都是法家人物,这也是形势所迫,如果你不变,就会强国变弱国,弱国被吞并,所以各诸侯国争相聘用遵循法家思想的人。

从此,法家不但政治上非常活跃,在理论思想上也成熟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