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的作者是谁,国语的体例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从体例上讲,《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共二十一卷,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包括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
其中:《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
《国语》的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所记历史自周穆王伐西戎开始,直到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结束。
书中主要记载了西周末年及春秋时期西周与各国的政治、军事及外交活动,特别是对春秋时期的各国史实记载比较详细。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国语》在思想内容上有很强的伦理倾向,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浓重的民本思想。
《国语》在艺术特色上长于记言,语言上较为质朴,有虚构故事情节,在先秦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