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婺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金华、衢州自古为通衙之地,文化发达,历史上出过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戏剧家,为地方戏曲艺术的孕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些地方与金华山水紧密相连,不仅激发了婺剧的产生和发展,也很自然地把各地戏曲艺术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婺剧的起源

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徽戏自身反日益衰弱,甚至连其发祥地安徽,也因受到京剧倒流的影响而逐渐消失。

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它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

旧社会,艺人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初仅在金华地区留下少数班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婺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兴办浙江省婺剧团。接着,全市大部分县相继成立婺剧团。

为使婺剧后继有人,浙江婺剧团1955年招收郑兰香、吴光煜等一大批青年演员,1958年浙江省文化局在杭州创办了浙江戏曲学校婺剧班。改革开放后,农村业余婺剧团如雨后春笋,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4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将永康县舟山乡婺剧团演出的《姐妹缘》(顾锡东编剧)做成连环域在全国发行。1985年,义乌义亭区婺剧团赴首都演出历史名剧《海瑞罢官》,受到好评。一个农村剧团上北京,不仅推动了婺剧的发展,也为浙江赢得了荣誉。

婺剧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其剧目整理和改编、创作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对演出传统剧目逐个进行整理,推陈出新。整理了《黄金印》《孙膑与庞涓》《三请樊梨花》《送米记》《九件衣》《雪里梅》《牡丹对课》《挡马》《僧尼会》《昭君出塞》《断桥》《槐荫记》等。二是对传统艺术进行挖掘抢救,出版了《婺剧传统剧目汇编》《婺剧音乐•微戏部分》,使大部分传统剧目和唱腔曲牌得以保存。同时,婺剧被大量地搬上电视荧屏,拥有的观众越来越多,流行地区逐渐扩大。

近几年来,婺剧又曾在文化部和浙江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安排下,远涉重洋,先后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演出和交流,登上了世界戏剧舞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