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兰溪滩簧的发展的三大困境

目前兰溪滩簧的发展的三大困境

一、缺少传承人

滩簧自传入兰溪以来,因为受到昆曲影响,文辞典雅,唱腔优美,为文人雅士所爱好。

而坐唱班又以自命风雅者居多,同时,滩簧对脚本、叙事、唱腔的要求较高,表演技艺性强,对演唱人员的功底和素质要求高,这给滩簧的创作和表演都带来了局限。

到了20世纪80年代,兰溪滩簧的活动范围和平台逐渐萎缩。加上传承的艺人不多,即使有能演奏的,也是年近花甲,而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传承后继无人。

近年来,文化部门虽然十分重视兰溪滩簧传承人的培养,但是能参与表演的仍然不多,这就使得兰溪滩簧的传承与发展缓慢,难以普及和推广。

二、资料残缺不全

兰溪滩簧虽然延续数百年,但是由于当时很多曲目都是由艺人口传心授,没有文字流传,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破坏,仅有的一些文字、录音和图片也是残缺不全的。

据统计,兰溪滩簧坐唱主要曲目有《芦林相会》《描容》等30多本,器乐曲有《红绣鞋》《四合如意》等40多种,但目前没有一份完整的资料。

同时,当年使用的乐器、琉璃灯、服装道具也无法得以恢复。

三、活动经费短缺

兰溪滩簧的保护、传承专项经费严重短缺,缺乏资金支持。在创作、研究、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

兰溪滩簧的发展的三大困境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