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看王国维的人生之路

品味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看王国维的人生之路

晚清大学者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三句词本来是言深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一一苦索一一顿悟”的三种人生境界,而这三种境界,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一生执着于理想,向往一种无功利的、纯粹的学问,是晚清时期学贯中西、自铸伟辞的一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毕生笃志于追求学术独立,为了保持个人学术的独立,他有意识地疏远政治。陈寅恪赞赏他独立、自由的品性:“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据说,王国维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时,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当时,清华打算改办大学,同时设立研究院。校长曹云祥请胡适出任筹建中的清华研究院院长,胡适深感自己不胜任,就推荐了王国维。王国维当然是拒绝了。

但是后来,曹云祥亲自写聘书,经由清华国学院的主任吴宓带过去给王国维,希望他能答应请求。

登门之前,吴宓特意了解了王国维的生活、思想等,深知这位“清朝遗老”的习性。到了住所后,吴宓进得厅堂,什么话都没说,就趴在地上,行完三叩首大礼后才起身落座,再慢慢提及聘请之事。如此礼遇,令王国维意外之余又感动不已,于是当场应答下来。

王国维是个颇为保守的人,他在清华任教期间,当时清华园内唯有两个人留着辫子,一个是梁启超,另一个就是王国维。因为这两个人实在是德高望重,人们敬仰他们的人品,也理解这是他们固守自己信仰的独特方式,因此并没有人强迫他们剪去辫子。

王国维的学术路走得很顺,但是生活路却走得并不顺遂。他的家庭发生过很多悲剧,他的很多至亲都是非正常死亡,因此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从1905年开始,王国维的人生便不断遭遇重大的变故,父亲、妻子、继母相继离世,为了参加葬礼,他不断地来往于北京与海宁之间,其中辛酸滋味可想而知。

在留学期间,他对西方哲学产生兴趣,由于自身遭际,他对叔本华的著作格外钟爱。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与悲观主义对他影响很大,主观唯心主义令他陷入悲观的深渊难以自拔。

同时,又由于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者,他理智上虽然接受了西方思想,但感情上他却无法离弃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矛盾十分尖锐地存在于他一人身上。所以,他研究哲学的最后收获是“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由此看来,王国维的最终自沉,好像本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事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王国维身后,人们对他的评价甚高。有人说:“中国有三大天才皆死于水,此三人者,各可代表一千年之中国文艺史一一第一千年为屈原,第二千年为李白,第三千年为王国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