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是谁的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蒿里行》是谁的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蒿里行》是古乐府题,本来是古代送葬时用的挽歌。曹操作此篇,以古乐府题写当时的战事,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关东州郡将领讨伐董卓时的互争权利,以及人民在战乱中遭到的严重灾难,全文如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的“关东”是指函谷关以东,所谓“义士”,就是函谷关东边的州郡前来讨伐董卓的各路将领。

“兴兵讨群凶”句应该是说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并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一事。但是会盟以后,各路群雄却不能同心协力,徘徊观望,不肯前行,甚至袁绍、公孙瓒发生内斗,自相残杀。

后来董卓被杀,袁绍与袁术相分裂,袁术占据淮南,并于建安二年(197年)在寿春称帝,“淮南弟称号”说的就是此事。

在这样一个纷乱的时代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连年的战乱已经让中原地区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尽管曹操在这里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足以显现出当时民生疾苦。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