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前前后后

明太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前前后后

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安排中,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负责保卫北方。但靖难之役爆发后,不仅朱棣的军队全部投入南方战争,甚至连宁王都被朱棣收编,因此蒙古军队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蒙古大军南下侵犯一事,促使朱棣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因为朱棣的这个决定,大明朝政治格局从此改变,并且影响到了后来的清朝,甚至影响到了今天的中国。

明太祖朱棣迁都北京

永乐六年(1408),朱棣向群臣宣布,迁都北平。

这项诏令刚刚颁布,朝廷内部即刻分裂为两派,北方一派举双手赞同迁都,南方一派则不同意迁都。北方一派以朱棣为首,附和者大多是参加靖难之役的武将,理由很简单,他们的家在北平,到了南方后,他们吃得不习惯,住得不习惯,连天气都适应不了。

朱棣虽然生在应天,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战乱中度过。不满21岁,朱棣就被派往风沙肆虐的北平。那时的北平,除了一座破城,就一无所有。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朱棣在北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养了自己的军队。因此北平不仅是朱棣的根基,还是他的家,而应天只是皇权的象征。再说,朱棣的皇权是抢来的。如果将帝都迁到北平,不仅可以证明他的合法性,也好开展他的千古帝业。

反对迁都的南派,大多是从小就生长在南方的儒学之士。他们习惯了应天懒散的生活,爱好南方山清水秀的风景。而且北平不仅风沙大,连水源供给都不充分,只适合当兵的人驻守。

尽管反对派的呼声很高,意见很大,朱棣还是力排众议,坚决迁都。但是,反对派问朱棣,如果迁都北方,粮食问题怎么处理。

那时的北方还没开发,一大片接一大片都是不毛之地,不适宜种植庄稼。如果全国的重心向北平移动,必定会牵连很多的人。倘若粮食供给不足,必然会发生叛乱。

面对这个大难题,朱棣从三个方向开始工作。首先,派遣军队开凿从应天到北平的漕运,保持河流通畅。其次,大力修建北平城。最后,迁移百姓,让他们去开垦北平周边的土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