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战国后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长平之战——战国后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伐韩,攻取野王,切断了上党郡通往韩国都城的道路。上党郡守冯亭以上党献赵,以联赵抗秦。

赵孝成王受地,令廉颇率军守长平(今山西高平)以拒秦。廉颇以秦军攻势正盛,于是筑垒固守,与秦军相持达三年之久。

公元前260年,赵王中秦相范雎反间计,使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空言兵法,无实战经验。而秦军则以名将白起作为最高统帅,战争的走向发生了变化。此时,由于秦国的外交策略得当,没有国家对赵国施以援手。

长平之战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赵军被包围,粮道断绝,只得筑壁坚守以待援军,因粮绝而全军降秦,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余万人于长平。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从此赵国一蹶不振,无力再与秦国抗衡。而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的各国,从此走上了统一六国的道路。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

可以这样说,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即将临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