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有什么影响?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于一体的儒学著作,是封建社会最为重要的儒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注释版本,包括《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和《孟子集注》(14卷)。
“四书”之中,《论语》在汉代已经是专门的学问,汉代以后地位不断提高,但《孟子》《大学》和《中庸》并不被重视,一直到唐宋时期,经过韩愈、李翱以及程颐、程颢等人的推崇,地位才逐渐提高。
而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第一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两部书并列为“四书”,使得“四书”的内容正式确立。
朱熹在注释“四书”时,十分注重对文字、语句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进行阐发,往往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四书”文字的本意。
也就是说,朱熹注释“四书”,不仅仅是为了整理儒家典籍,宣扬儒家思想,更是为了用“四书”的内容来阐释自己的理学思想,《四书章句集注》的内容,也是朱熹思想的集中体现。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的重要作品,重要的理学著作,成书后,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在元、明、清三朝成为官方教育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