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路上,良好的治学态度不可或缺

求知路上,良好的治学态度不可或缺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中加以整理,反复思考以求精当,和朋友讨论切磋,凭美好名誉使之发扬,孜孜不倦,有始有终,这就是良好的治学态度。

良好的治学态度不可或缺

一、天才并非遗传,环境和教育很重要

所渭天才,就是一般认为智力相当高的人。而智力活动是在意识控制下的自觉的思维活动,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个人先天优势固然重要,但没有后天的努力,不好好学习,一样会变成“傻瓜”,而先天条件差一些的人也不要悲观,不要认为自己是“天生的榆木疙瘩”,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补偿,也一样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二、要逐步培养专注境界

学习能进入专注境界,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惟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缺乏专注精神,即使立下了凌云壮志,也绝不可能成就大事。

我们所说的专注,指的是整个身心和某件事情融为一体的如醉如痴的忘我境界。这种境界有益于身心健康。清朝康熙皇帝曾说:“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这话是有道理的。

三、提高猎取知识的效能

我们正面临一个知识爆炸、知识更新的新世纪,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扑面而来。但在这中间泥沙俱下的情况恐怕也在所难免,在五花八门的书籍面前,还是必须“慎思之,明辨之,审问之”,否则,发生谬误是完全可能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猎取知识效能的重要途径。

四、自练自检不可放松

自练自检的能力,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决心,即坚持自练的恒心,力争不去问他人;

二是专心,即排除干扰,专心自练;

三是细心,即在解答的全过程中要步步细心,不能马虎;

四是耐心,即遇到难解答的问题要分层、分步,多方思考,不可放下不做或半途而废。

五、磨难教育不可或缺

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困难和挫折,而是我们自己。只要战胜了自身的一切弱点和痼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跨越不了的关隘。

所谓磨难教育,就是有组织地、有意识地、有层次地在生活中设置一些困难,在同挫折和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经受磨炼,从而实现培养素质、提高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