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是什么,文字狱出现在什么朝代?
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主要是用来迫害文人,排除异己。
皇帝和他周边的大臣故意从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的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乃至株连九族的重罪。
文字狱历朝皆有,但以清朝最多,据记载,仅仅《明史》一案,“所诛不下千余人”。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就有十多起较大的文字狱,被杀人数之多可想而知。清史上著名的文字狱大案除《明史》案外,还有《南山集》案,曾静、吕留良案等。
在北宋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并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腰斩。金朝翰林学士张钧是金朝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文字狱受害者,因为一场天灾为金熙宗起草“深自贬损”的诏书,被萧肄诬陷而被劈开嘴巴剁成肉酱。
元朝身为高僧的宋恭帝赵㬎怀念宋朝,写了以下的诗句: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皇帝看过此诗后,认为赵㬎是在“讽动江南人心”,下诏赐死赵㬎于河西。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故十分讨厌“寇”“贼”等字眼。又因为他当过和尚,所以对“光”“秃”“僧”这些字都非常讨厌。有一次,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书上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朱元璋却牵强附会,硬认为“光”是指光头,“生”就是“僧”,是在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音近,意在骂他是贼,竞下令把徐一夔杀了。
文字狱的鼎盛时期在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