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宋学大成的朱熹和朱熹学说的主要观点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和朱熹学说的主要观点

朱熹,徽州婺源人,曾在闽、浙、赣一带做知府、知州官,又曾任枢密院编修。

朱熹所处的时代,民生困苦,外侮日亟,社会中比较进步的分子则反对和议,并主张改善民生。朱熹就是此中的卓著人物,他曾发表过主战论,又主张限制土地兼并,又创立调剂农村经济的社仓制度。

朱熹学说的主要观点

朱熹生平著述很多,约二三十种,最重要的是《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诗集传》、《周易本义》、《小学》、《近思录》、《通鉴纲目》等,如果要看他的理学思想,须研究其后人的编纂,如《朱子语类》《朱子语录》《朱子文集》《朱子书节要》等。

朱熹学说大致如以下数点

(一)理气二元论

朱熹的宇宙论,系以周濂溪的太极图说做骨干,而以康节所讲的数,横渠所说的气,及程氏兄弟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的分别融合在内,所以是集以前各理学家的大成。

他说凡有形有象的事物是“器”,是即所谓“形而下者”。所以为是器之理是“道”,道是“形而上者”。所谓“无极而太极”,即是无形而有理。

(二)理在气先说

他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冯友兰氏说,理是就逻辑言,为超时空而不变者,如尚未有舟车之时,舟车之理已先在。

所谓发明舟车,不过发现舟车之理而依之以作出实际的舟车,即舟车概念之实例而已。

(三)理全气偏说

朱熹所谓理,是完全的,但具体的事物所禀受之气,则每每偏而不全。

人物之性,即人物所禀之理,理无不善,即性无不善。人物所禀之气,有清有浊,有多有少,有偏有正,有通有塞。得气之正且通者为人,偏且塞者为物。

就人而言,禀气清明者为圣人,昏浊者为愚人,因此他的心性说,是认为性是心之理,理与气合,方才有心之灵明。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