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篱下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寄人篱下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成语“寄人篱下”出自《南齐书•张融传》,原文是:“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原指写文章一味因袭,不能自成格调。现在用来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的处境。寄:依附,依靠。篱:篱笆。

寄人篱下是什么意思

南北朝时期,南齐太祖萧道成没有做皇帝之前,结识了一个叫张融的读书人。张融个子很小,长得也很难看,但他极具才华,性格孤僻,走起路来总给人一种豁达坦荡的感觉。

萧道成很欣赏张融,所以尽管他的身份由大臣变成了皇帝,但是他始终把张融当成好朋友,经常和张融一起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

有一天,萧道成在和张融讨论书法时,客气地指出,张融的书法缺少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法度。

这样的评价让张融有些不满意,他反驳说:“人们都说我缺少二王的法度,但二王的字体里不也缺乏我的法度吗?”

张融在写文章方面始终倡导要有一定的独创性,要能够体现自己的风格。他在《门律自序》中写道:“男子汉大丈夫写文章就应该像孔子删编《诗》、《书》,制订《礼》、《乐》那样,发扬自己的创造性,为什么要一味地模仿他人,像鸟雀那样寄居在人家的篱笆下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