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及出处

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及出处

成语“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形容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意见,办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蜀国大小事务都由丞相诸葛亮亲自处理。尽管诸葛亮大权在握,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从不骄傲,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

集思广益

杨颙是丞相府中掌管文书事务的小官,他看到诸葛亮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认为这样做对蜀国的发展不利,就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应该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办理。

他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诸葛亮同意杨颙的看法,但是他担心辜负了刘备的遗命,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他说: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国,则亮可少过矣。”

杨颙得病死后,诸葛亮十分悲伤,特地写了一篇文告,鼓励下属积极给政府提意见。

诸葛亮在文中这样写道:“国家大事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所以丞相府让大家都来议论国事,以便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从而使国家更加强大。”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