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柏树子”是谁的话?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
“庭前柏树子”是禅宗著名公案,也叫赵州柏树子或赵州柏树,记载在《五灯会元》中,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庭前的柏树,赵州从谂禅师用这句话来喻示达摩祖师西来的本意,喻示佛法大意。
赵州禅师( 778-897),法号从谂,俗姓郝,是晚唐高僧,禅宗的著名大师,是六祖慧能第四代传人,曾在赵州古城传授、弘扬南宗禅佛法,被称为“赵州古佛”。
曾经有僧人问从谂:“如何是佛祖西来意?”从谂回答说:“庭前柏树子。”僧人说:“和尚莫将境示人。”从谂说:“我不将境示人。”僧人又问:“如何是佛祖西来意?”从谂仍回答:“庭前柏树子。”
这段话讲僧人问禅师达摩祖师西来有何本意,禅师回答一句毫不相干的话,僧人让禅师不要用高深的意境来回答,禅师说他不把境说给人听,但仍然用“庭前柏树子”来回答什么是“佛祖西来意”。
这样毫无逻辑的回答告诉僧人,要悟到佛祖的“意”,就不能执着地向外界求取,不能执念于外事物或观念,而要追求自己的内心或本心,所以禅师给出了不是答案的答案。
禅师第二次仍回答“庭前柏树子”,意在说明,如果没有领悟到“意”,就在当下,就在自己的本心,还一味向外界询问答案的话,那么这个问答就会循环往复,得到的回答就一直是“庭前柏树子”,而如果悟到“庭前柏树子”这个答案是在说“佛祖西来意”就在自己的本心,那么这个问题自然就结束了。
这个禅宗公案,讲述的佛法大意是自己的本心要向自己的内心求取,而“庭前柏树子”这句话也被历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