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统”是谁提出的 怎么理解儒家的“道”

儒家“道统”是谁提出的 怎么理解儒家的“道”

儒家道统是谁提出的

一、儒家的“道统”是谁提出来的?

为了反对佛教,复兴儒学,韩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论,道统论也是韩愈思想理论的核心。

韩愈所说的“道”,其实是抽象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道德等。这和佛、道思想中的“道”是完全不同的。韩愈认为佛、道追求的“道”要让人放弃仁义,追求的是人的宗教修养,追求的是解脱与自由的境界。而儒家的“道”可以引申为仁义,按照仁义的要求做事,就是做到了“道”,所追求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目的。佛、道的“道”是消极无为的,而儒家的“道”是积极有为的。

韩愈还提出了“道统”,认为儒家的“道”是传承不断的,从上古帝王开始,尧传给舜,舜传给禹,一直到孔子、孟子,历代传承从未间断。

儒家是怎么理解道的

二、儒家是怎么理解“道”的?

“道”是儒家的重要概念。儒家的“道”不同于道家的“道”。

道家所说的“道”是宇宙世界中最高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世界、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规律。道家,尤其是老子用各种方式描述“道”,如认为“道”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限无穷等等。儒家将“道”分为“天道”“地道”“人道”,这种“道”是有具体内容的,如君臣之道、仁义之道、孝悌之道等等,往往带有伦理道德的色彩。

儒家讲“道”,大部分情况下指的是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式,并将符合儒家理念的做法称为“道”或“正道”,如果行为做法不符合儒家理念,不符合仁义道德,就被认为是“无道”。只有在《易传》中,儒家将“道”描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道”作为一种无形的、事物背后的规律,这种看法对董仲舒影响很大。

在儒家学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对“道”的不同看法。如在魏晋时期,儒者认为“天道无为”,人道也应该顺应自然,因此在具体的为人处世上要顺应人的自然天性,这就是“道”;唐代时,韩愈等人复兴儒学,论述道的内容就是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宋朝时理学兴起,“道”被认为是人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范、法则,“道”就是遵循“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