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的“仁”“义”有哪些内涵?

孔子讲的“仁”“义”有哪些内涵?

“仁”和“义”是孔子关于人的德行的观点。仁的思想还被认为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之一。那么,孔子讲的“仁”“义”有哪些内涵呢?

一、什么是“仁”

什么是仁

孔子关于仁的叙述非常多。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以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追问具体的内容,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是说人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就做到了仁。

这种约束,这种对仁的追求是自觉的,而不是依靠他人的,这是仁的一个特点。

当颜渊追问追求仁所要求的具体内容时,孔子回答要在视、听、言、行各个方面以礼来约束自己,这是仁的又一个特点。

也就是说,仁是一种自觉的、全面的道德约束,使人能自己做到在各个方面遵守礼,遵守道德。

二、什么是“义”

什么是义

义是道义,“是绝对的命令”,是人所应该做的。要求一个人做到义,就是要求一个人做他应该做的、合理的、合乎道德的事。

孔子提倡义,并提出与义相对的“利”的概念,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只知道利而不重义的人是小人,富有尊贵而不讲道义,那么财富、地位都像浮云一样不值一提,孔子都是将义放在首位,而利与义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