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理”“气”是什么?

儒家的“理”“气”是什么?

“理”“气”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往往被认为是构成世间万物的根本性的东西。

在宋代以前,儒家学者对理、气就有讨论,但并没有讲理和气之间的关系,宋代儒者还专门对理、气之间的关系做了说明。而“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对理、气关系的认识,标志着儒家哲学的不断进步”。

儒家的理气

从荀子开始就认为人、禽兽和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汉朝儒者不但认为人和自然界的事物都由气凝聚而成,还将人的知觉、智慧、仁义观念等和动植物不同的地方概括为性和神,用这种观点解释为什么都是由气构成,人却不同于自然事物和禽兽。

到了宋代,学者开始讨论理和气的关系。宋朝儒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那么气也同样有理。

而在理和气的关系上,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如张载认为理和气的存在没有先后的问题。而朱熹认为理是构成万物的根本规律和法则,气只是构成万物的材料,所以理在先、气在后,理和气虽然不能分离,但理可以主宰气。

到了元明时期,出现了很多反对朱熹的观点。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气在理先,理只是气运行的道理,而气才是构成万物的最根本的东西。

热门文章